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板块聚焦 > 正文

胜狮货柜胜诉中集集团 背后凸显寡头之争

类别:板块聚焦 日期:2018-10-26 1:39:26 人气: 来源: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日前高院对中集集团(000039.SZ,诉胜狮货柜(00716.HK)“箱角件专利侵权案”做出了终审判决,撤销青岛中院此前的一审判决,驳回中集集团的诉讼请求,判定胜狮货柜并无中集集团专利权。

  这已是集装箱行业两大巨头的第二次交手,中集集团与胜狮货柜两家企业生产的集装箱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5%以上,其中,中集集团约占50%,胜狮货柜25%。早在2003年,专利战就在这两大世界集装箱厂商之间打响,到今天,这场拉锯商战已持续了十多年。

  2005年12月,中集集团申请“具有特殊端孔的集装箱角件”的发明专利,并于2009年10月获得授权。

  一位上海船运企业高管告诉记者:“箱也叫53英尺箱,是在内陆使用的一种集装箱。每个集装箱由箱体、箱门、角件、锁杆等组成,而角件是连在箱体上的,集装箱有八个角,4个,下面4个,下面4个是运输时装在拖板上的,4个是装卸的时候吊钩吊的部位,所以对角件的强度形状都有严格的要求。”

  2012年7月,中集集团认为胜狮货柜的青岛太平货柜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太平”)其箱角件专利,向法院提起诉前及保全申请并获院的支持,随后,中集集团将青岛太平诉至青岛中院。2013年9月,青岛中院一审判决判令青岛太平停止制造、销售53英尺集装箱,相应的角件及角件磨具;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

  青岛太平不服一审判决,向山东高院提起上诉。胜狮货柜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不在涉案专利范围之内,并未中集专利。

  “事实上,我们涉案的角件和中集的专利是完全不同的,中集起诉我们之后,我们向专复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中集角件专利无效的请求,最后专复委的决定对我们是有利的。”胜狮货柜法务部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获得的显示,2013年4月24日,专复委作出第20308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对上述专利的要求范围及技术特征进行了明确。而2014年6月11日的终审中,二审法院也充分分析了中集专利和胜狮涉案产品间的差异,最终判决中集集团败诉,撤销一审判决,驳回中集集团的全部诉讼请求。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中集集团并未进一步有所表示。记者联系中集集团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前未收到相关回复。

  “虽然中集集团败诉,但这一专利起诉已经对青岛太平乃至整个胜狮货柜造成严重损失,我们保留追究责任的。”上述胜狮货柜人士表示。

  记者向胜狮货柜了解到,从中集集团起诉到终审判决历时两年,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诉前、保全及一审判决中要求青岛太平停止生产、销售53英尺集装箱等行为,事实上已经对青岛太平及胜狮货柜造成了重大的、不可弥补的商誉损害及订单损失。

  十年来两大巨头已经在专利领域多次交手,之前主要集中在冷藏箱领域,近年来主要集中在箱领域。

  2003年3月,上海中集在上海的码头堆场上,发现对手上海胜狮用了自己独享的冷藏箱专利。随后,上海中集向胜狮提起侵权诉讼。

  记者查阅当年的调解书,胜狮货柜称,其从案外人处购进过400套“GRAAFF型漏水器”并且安装在公司制造的集装箱上,当时并不知道中集“用于货物集装箱的自动排水装置”这一中国发明专利的存在,按照法律,这一行为并没有原告的专利权。最终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集和胜狮专利之战的背后,是中集有意通过专利战制造行业壁垒。前述船运企业高管告诉记者:“集装箱的工艺已非常成熟,中集与胜狮的大多数产品差别不大,对采购方而言,更多关注的是箱子能否造出来,能否在指定时间到货,能否尽量减少变化因素。但如果涉及到专利诉讼,在采购时会有所考量。”

  目前,整个中集集团持有的集装箱领域的专利则高达1600多项,涉及箱体、运输、生产工艺等方面。航运专家吴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集装箱行业规范都差不多,产品技术含量其实并不大,很多都是以前从国外引进的,要弄上千个专利出来很难理解。”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长史艳秋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出口集装箱约3854万TEU,约占年均世界集装箱总销量的85.7%以上。而2013年约占95%以上,界集装箱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集装箱行业协会的报道,集装箱制造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步转移到中国起,中集集团和胜狮货柜随即迅速占领市场,在中国兴建工厂。两大集团生产的集装箱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75%以上,其中中集集团约占50%,胜狮货柜25%。行业内其他企业,新华昌约12%,东方国际则不到10%。

  吴明华告诉记者:“集装箱主要有两大买台湾私拍布丁家,一个是租赁公司,一个是航运公司。过去几年航运业不景气,集装箱行业也大受影响,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降,(如果)只能靠规模效应赚钱,市场就会进一步垄断。”

  “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垄断,一家独大不是好事。”在上述航运业人士看来,两家集装箱厂商的纷争,无论对双方而言还是对整个集装箱市场而言,都极为不利。

  两大巨头的竞争还体现在价格战方面,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导致两家厂商被美国企业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下称“双反调查”)。今年5月,中集集团和胜狮货柜都,他们已成为美国双反调查的对象,而被调查的产品就是箱。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东莞金融网-东莞金融网,投资网,理财,理财网,股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