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股票导读 > 正文

报纸头版导读的表达

类别:股票导读 日期:2021-4-29 12:00:00 人气: 来源:

  对于一张现代报纸而言,头版已经离不开“导读”这颗红辣椒,且经常是“无辣不欢”,即使严肃庄重如也不了导读“麻辣味道”的吸引。究其原因,是因为报纸的眼光、趣味和情怀一定程度上通过导读来体现,导读成为报纸价值立场、格调取向的展示平台。

  在我国,都市类报纸对头版导读尤其重视。这主要源于两大矛盾:一是版面矛盾,都市类报纸普遍采用型,而每天想放头版的重大新闻远远超过这个版面空间,导读恰好可缓解这种冲突;二是市场矛盾,都市类报纸需承担宣传任务,同时要承受经营压力,必须做有劲的新闻,吸引读者及广告商,而导读创造了更多的新闻兴奋点。因此,许多都市类报纸头版甚至实行“全盘导读”。可以说,导读已成为都市类报纸一决高下的角斗场。

  美国著名新闻人约瑟夫·普利策在讲到新闻信条时说过:“一张报纸的和灵魂在于它的感、它的勇气、它的诚实、它的、它对被者的同情、它的、它对福利事业的投入、它服务社会的热诚,这一切超越了知识、新闻、智慧的范畴。”可惜,在当下热闹而激烈的导读较量下,能展现立场的导读尚未被充分注意并得到应有的研究。

  普利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就各领域的全球化作出著名断言:世界是平的。他说:“平坦的世界是个人电脑、光缆、工作流程软件的综合产物。”而现代新闻生产,也正越来越与这几项铲平世界的因素有着密切关联。的确,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懂外语,能用外语进行采访、编译,加上手机拍照、播客、博客的风行,在线报道的兴起,有些还鼓励“记者”介入……这一切使得新闻生产变得更便捷、更高效。从这个角度讲,新闻在逐渐表现出“全球化”特征,区域阻隔、语言障碍等慢慢像冰雪一样融化。我们完全可以说,“新闻在变平”。

  在“新闻变平”的大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变得非常便捷,而且这种信息比传统的纸质更海量、更丰富,也更有个性和原始风味。毫无疑问,这给报纸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甚至预测报纸在40年内将会。

  不过,另一方面,新也面临着自身的缺陷,就是新闻信息如同病毒在网络上疯狂复制,造成信息垃圾过剩,从而使一般读者在信息的海洋中颠簸得头晕目眩甚至迷失。此外,其部分信息的不准确性,也造成受众的惶惑和疑虑,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此大打折扣。

  对于新的冲击,报纸前几年一直在寻求出,比如不断加厚以扩充新闻容量。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广告收入开始天花板,而发行成本企高,报纸的扩版显然有个极限。因此,对报纸来讲,除了实施与新融合的策略外,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抓住新的缺陷,借助自己积养的品质,对信息轰炸下的现代读者进行新闻信息的“救赎”。

  而报纸头版,天然地成为“救赎”的重要战场。一项调查显示,普者对一份报纸的阅读时间仅20多分钟。而报纸头版,对读者具有功能,广州日报的“导读与索引”正是一个有意义的实践。在报纸圈子内,头版一向被称为“橱窗”,那么,“橱窗”陈列什么商品来招徕顾客,便不可忽视。这也是头版导读的一个重要课题。

  头版导读做得好坏,确有高下之分。好的导读能让读者、信任报纸;相反,只会给人粗俗之感,觉得不入流、不可信。企业界有句流行的话,“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按这种思,头版导读同样可划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识货”,选择、发现有分量的好新闻,“片言居要”,向读者准确简捷地传递新闻事实,有时配上适当的点评。成熟的、好的编辑基本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第二重境界是“出新”,巧妙安排导读,经过编辑思想重新整合包装,通过版面语言等多种手法将隐含的价值显化,使新闻获得新的内涵。比如:将正反两个人物的导读放一起,使读者在无声的对比中看出二者品格差异;把一个人的前后言行列出,揭露其撒谎的等。

  第三重境界是“有品”,在导读中表达立场、态度,在简短字句中展露报纸的铁肩、社会责任、人文关怀,能够正确引导、塑造报纸品格。“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南方周末这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在于其表达了与共命运的朴实而伟大的。

  可以说,粗俗展示热闹,高端展示。好的导读会超出新闻本身,新闻气质,提升报纸形象。下面探讨的主要是第三重境界下的报纸头版导读,姑且称为“导读式表达”。

  报纸为何要寻求“导读式表达”?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对新的围剿实行突围,以在新的传媒格局下树立自己的地位,自己的领地。

  纽约时报的一位总编辑阿贝·罗森塔尔说:“头版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只是一些重要新闻,还包括本报编辑们对重要新闻的判别能力。头版不仅是新闻,而是新闻加《时报》声誉”。可见,展现报纸价值观的“导读式表达”必不可少,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新闻易性,需要发挥公信。一个的事实是,网络已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方式,甚至有人认为网络将是报纸的“掘墓人”。至少在现阶段,报纸必须彰显有别于网络的个性与特质,发挥公信力和引导作用,巩固空间。

  原因二:新闻同质化竞争,需要突出视角。由于消息源的无限重叠,报纸要获得独家信源愈发困难。但报纸可以加入自己的特质,对相同的新闻采取不同的处理。有追求的报纸,都力争超凡,注重独家调查,做不一样的新闻。

  原因三:新闻娱乐化倾向,需要强调责任。前几年曾在节目中竞猜俄罗斯别斯兰人质死亡人数,引起社会的猛烈。也开始积极反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美德。

  有人说,新闻编辑应该是一个“通俗思想家”,能够将思想、理论思想、社会理想、新闻、编辑思想这一大堆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东西融会贯通,发力于标题和版面语言之中。确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导读式表达”正是要综合这些“虚”的东西,在关键时刻能“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质疑。报纸是社会航船上的瞭望者,能看清航向和面临的暗礁,这就是的监督作用。应尽力擦亮监督的长枪,保持的质疑,自己的思索,而不是简单的随声、。这需要勇气,需要技巧,需要思想。

  2007年1月10日晚,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公布了对伊拉克新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向伊拉克增兵2.15万人、要求伊尽快承担起更多责任以及寻求美国中东盟友的支持等。

  次日,纽约新闻日报头版做出特殊处理,整个版面全部以蓝色为色调,下面放有一张白宫的照片,气氛显得冷静而肃穆。2.15万军队将赴伊拉克战场,破例地放于报头之上。报头下是比报头字体还要大的大幅标题《布什计划可行吗?》

  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情况。随着伊拉克国内局势的混乱,以及美军丧生人数的不断上升,美国国内对这场战争的怀疑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人将其比作越南战争。情报部门调查显示伊拉克当时确实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将2007年度照片给予“美军士兵”以表现“一个男人的疲惫和一个国家的疲惫”。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白宫为推动“反恐战略”的实施,对高度控制,对及其从业人员各种压力,还设置专门机构来影响、制约,较以往失去了的声音。战争结束后几年来的局面令人忧虑,毫无疑问,这引起的情绪反弹,以及深刻反思。新闻日报的那句非常有力的,可以看作是美国的一次爆发。

  二、否定。对于社会上一些错误的事物,要敢于旗帜鲜明地反对。揭露事件,坚守的阵地,鞭笞丑恶的东西,这是的职责。由于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各种不义、、不良事件层出不穷,对其中有些丑陋的东西要抵制,也应直起腰板加以义正词严地和鞭鞑,有时甚至要勇当“扒粪者”,揭露寻找。

  前两年,超女曾经红透半边天。对这种现象,一些人赞成一些人反对,莫衷一是。但随后发生的各种超女事件衍变,已经有些“变质”。当时,上海新闻晨报“换客”恰是新鲜事物,“超女别针换别墅”的故事因此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最后发现事件完全是炒作,是。对此,应不惜。当时,上海新闻晨报用的标题是:“超女别针换别墅”换来一堆恶心(主),“美丽童话”毫无美感:网络推手自爆是大,超女反称其炒作自己/复旦社会学教授认为,“为求成名不择手段”事件应引起(双副题)。

  三、肯定。除了监督,还应真善美。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很多人甚至认为,只要是正面的,新闻就不好看。其实,这里头的关键是我们的许多典型报道有太多不真实的因素,一好百好,不涉及一个人的七情六欲,完全把人写成钢铁,而不是血肉之躯,不是有着、有着缺点的人。同时,我们大肆的典型又常常让人难以企及,认为他做的贡献太巨大,而不自觉地放弃情操的。百姓生活中小事的闪光点,落入盲区,被忽视了。

  一些推动的“中国的物”,其实就是对现状的一种反叛。这也提醒我们,报纸在报道时应对小善也应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任其埋没。例如,献血之事不大,但过春节时一些人还不忘伸手献血,新闻晨报仍应不吝赞美:“千余人新年捋袖献热血(主)申城涌动红色春潮,三天25.5万毫升血液为美丽心灵”。

  四、反衬。需要以锐利的眼光、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看社会。而反衬手法常常被采用,有时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举两个例子。一是2007年元旦美国某报的《市民之声》。新年总是热闹,而前一天美国刚公布3000名美军士兵丧生伊拉克战场,怎么处理这样大喜大悲交集的事情呢?该报的封面式设计是一张胸前挂着阵亡士兵照片的母亲的形象,那张大照片上写着:“我们哀悼”。哀伤而孤独地站在寒风中的母亲形象,让所有读者看了都会心情沉重。而报头上,用节日气氛来装点,形成了“悲喜交加”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更强烈的印象。再如邮报的《一边一边治疗》,写的是一位以色列人作为儿科医生救了许多巴勒斯坦孩子的生命,同时他又作为以色列战斗机飞行员无数巴勒斯坦人。如此矛盾的行为,的确。

  1.重大举措出台之际。比如美国公布伊拉克新计划。《圣保罗拓荒者报》对这个新计划表明自己的态度:更多的军队、更多的、更多的时间。《迈阿密报》则称:对新伊拉克计划,质疑依旧。

  3.重大人物登台或谢幕时。比如英国首相布莱尔卸任离开唐宁街11号,《奥兰治县邮报》的标题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4.重大时间节点。比如9·11纪念。纽约AM报:9·11悲伤没有结束。《落基山新闻》:六年后,痛苦犹存;《每日新闻》:眼泪纷飞的日子。

  读者希望看报纸时看到了解的观点和看法,但新闻本身仍是第一位的,“导读式表达”是该出手时才出手,而不是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或者是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条件约束。

  1.表达不能随意。碰到任何事就评论一番,反让读者生厌,也是对读者智商的一种。要,但要扮演“卫”角色。

  2.表达不能偏激。新闻报道要尽量客观、平衡,导读同样应保持,不能为求轰动效应,故作惊人论调,甚至失之偏颇也在所不惜。

  3.表达要掌握分寸,切忌。例如网络恶搞的“很黄很”事件,其实对那位中学生造成了不应有的。(作者及单位:张武上海新闻晨报) (来源:《新闻实践》)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设为辩论话题民生视点男子在厕所娶妻生子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大张伟经纪人刘迎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东莞金融网-东莞金融网,投资网,理财,理财网,股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