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家观点 > 正文

【读懂马克思·院长名家谈②】《宣言》的这句话大有深意

类别:名家观点 日期:2018-11-25 6:33:23 人气: 来源:

  孕妇梦见杀猪

  《宣言》发表25周年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长期低潮的。1848年欧洲和六月起义失败,1852年发生科伦人惨案,主义者同盟解散,1871年巴黎起义失败等,这一系列实践上的“重创”导致科学社会主义备遭质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马克思发表了1872年德文版序言,透过世界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站在了世界历史制高点。序言里面坚定地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裁缝工人弗里德里希·列斯纳曾经见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他回忆说:在1847年11月底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当时还很年轻,约摸28岁到30岁之间。他发表的简洁而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他绝不浪费笔墨,一字一句都有深刻的涵义,都是整个论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感到马克思是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

  一百多年后在距欧洲海天之遥的世界东方,中国了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的进程,社会主义从传统单一发展模式转向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实现形式。正是“一般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鼓噪“历史终结论”时走出了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新道。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不是理论本身,而是理论超越和理论创新的逻辑,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不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双向互动,这是中国创造前无古人伟业的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同170年前马克思在《宣言》1872年序言中的“”与“”,在话语体系上何其相似,在思想方法上如出一辙。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实,170年前的《宣言》与中国并不遥远!它有效解释了为什么“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为什么中国道——一条在挑战中不断成功淬火的道,在40年前大幕初启之时,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反复打量,而如今那些曾以悲观性视角遥望东方、以式质疑和唱衰中国的人,不得不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审视中国。这是因为170年前,马克思就极其智慧地把探索现代化奥秘的钥匙交给了我们,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了创造性运用,充分展现了人类方法之至美。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关键词:名家主要思想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东莞金融网-东莞金融网,投资网,理财,理财网,股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