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2月5日消息(记者丁玲娜 吕红桥 实习记者郝梓珺)据经济之声报道,市场热议很久的熔断机制,终于要在明年1月1日起实施。4日,所、深交所、中金所联合发布指数熔断的相关,沪深300指数如果涨跌幅超过5%,则暂停交易15分钟,14:45分及之后触发5%,暂停交易直到收市。在投资者心里,推出熔断机制,大盘多了一个“安全垫”。
将要实施的熔断机制方案,还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值得关注,其一,指数触发7%阈值就直接暂停交易直到收市,在集合竞价阶段触发熔断机制的,自开盘起熔断;早盘熔断时间不足的,午盘开盘后补足;熔断机制实施指数期现联动;股票停牌和指数熔断期间如果重复,则熔断优先,也就是说熔断结束后再复牌。此外,是否熔断,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指数。
在证监会昨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解释,征求意见过程中市场提出的各种意见,暂时没有吸纳的,交易所会专门说明,并将在今后的制度完善过程中,结合熔断机制实际运行情况,继续深入研究论梦见手机丢了证。
邓舸:美国市场1987年发生股灾后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后又陆续调整过熔断阈值、暂停交易时间;2010年发生闪电崩盘事件后,美国市场又引入个股熔断机制。韩国市场在保留已有涨跌幅制度的基础上,于1997年金融危机后先后引入了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实施的熔断机制,是无论大盘涨还是跌,只要幅度达到5%或者7%,就会有相应的暂停交易措施。邓舸认为,暂停的一刻,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三大交易所也认为,当市场暴涨时,也需要防范投资者对上涨的过度反应,让投资者有更多时间确认当前的价格是不是合理。
邓舸:境内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市场波动较大,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有助于市场稳定,市场秩序,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从熔断的实际效用来看,业内人士还认为,如果错误申报造成股指大幅波动,熔断机制将给相关方留出信息披露的时间,有助于防范“乌龙指”发生后,造成跟风盘,误伤了投资者。那么,市场各方又如何看待熔断机制呢?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熔断机制的推出,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但投资者不能放松对个股风险的。
李大霄:对投资人信心,投资人利益,减少市场波动,都有正面影响,起码有了一个安全垫。但是最终,投资人还是要购买好的股票,才能自己。
资深投资者于浩东也把熔断机制看作市场“喘息”、冷静的调节器,特别是在极端行情下,作用不可小觑。
于浩东:在极端的行情下,需要有一个;类似于融断机制的措施,使市场能够有一个喘息,或者从投资者的情绪层面上来看,能有一个缓冲的作用。
然而,他认为暂停交易15分钟,对于极端行情下的投资心理影响还是有限,要想优化市场机制,他还要做一些配套。
于浩东:市场交易本身,假如说从未来的制度建设,像T+0交易也好或者说对冲方式的丰富也爱好,其他的政策能够逐渐推出,这种单边行情所造成的恐慌、非的行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今年六月A股大幅波动时,身为舶来品的“熔断机制”,开始走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视野。随着股市波动风险的不断加剧,这个政策的推进速度也出乎市场意料。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市场波动,往往伴随监管措施的创新,同时也在积极“补缺”,从设立中小板、创业板,到新股发行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型,再到发审委,每一项措施都彰显了监管层稳定市场、促进健康发展的意图。然而,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健全,市场度也不高,投机行为和非行为质疑,再加上监管和立法、执法的配套并不完善,因此,当一个新制度出台,我们在期待它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希望看到的是,政策的整体设计,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提高预见性和执行力,不宜朝令夕改、缺乏配套,这才能真正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指数熔断机制明年起正式实施 采用5%、7%两档阈值,12月4日,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经证监会同意,所、深交所、中金所今天盘后正式发布“指数熔断机制”相关,并将于明年1月1号起正式实施。新规将盘中熔断时间从征求意见稿中的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此举有助于市场稳定,促进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熔断机制的引入不会一步到位,将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动态调整。
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有助于市场稳定以及市场秩序如果指数熔断跨越午间休市,则三家交易所的相关安排都与现有休市安排一致,午间休市期间,投资者不能进行申报和撤销申报。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