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 CMO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类别:行业研究 日期:2019-1-15 6:43:29 人气: 来源:

  推背图 详解

  医药 CMO,即医药生产外包服务,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包括临床和商业化阶段的药物制备和工艺开发,涉及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以及包装等服务。

  药物开发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主要分为药物发现及前期研发、临床前药学实验、工艺合成、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生产五阶段。

  根据外包服务阶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CRO 和 CMO,随着 CMO 市场趋于成熟,还衍生出定制生产 ( CDMO ) 、产研结合 ( CRO+CMO/CDMO ) 等多种模式。

  按照服务类型划分,CMO 主要分为 API 和 DF 两部分,其中 API 服务在 CMO 行业中占据约 60% 的市场份额,临床药物制造比重最小,但在创建商业制造关系中至关重要。

  目前,制药企业为缩短研发周期、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逐步将资源集中于疾病机理研究、新药靶点发现及研发早期阶段等核心业务,而将后续生产委托给 CMO 企业,尤其是专用设备需求高的生物制品和目标市场狭窄、生产成本高的利基药物,也为小规模企业提供了一种保留知识产权并使其药物商业化的选择。

  近年,全球 CMO 市场平均增速为 13.03%,欧美 CMO 行业起步较早,现阶段产业构架已趋于成熟,而新兴市场国家的 CMO 行业由于各项机制逐渐健全、成本相对低廉等因素迅速崛起,其中,我国 CMO 行业以 18.3% 的增速快速发展。

  CMO 行业上游为 CRO 及精细化工领域,下游为需求日趋庞大的医药制造市场。为药物生产服务的 CMO 行业处于药物从研发开始至商业化销售的中间环节。

  一是以基础化工原料为初始物料进行专用医药原料制作的精细化工行业,在 2007 年达到景气高点后持续向下,预期近年对 CMO 行业暂无显著影响 ;

  二是以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为主的 CRO 行业,近年,CRO+CMO/CDMO 的纵向一体化服务模式成为医药外包领域主要扩展方向。

  下游是产生外包需求的医药制造业,产业化明确分工促使外包需求日趋庞大,全球 CMO 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中。

  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物制药公司 , 开发成本高、交货期长、竞争激烈,为保持利润率 , 必须建立持稳向上的市场份额,在专利药物到期时迅速补充新药研发管道,同时,CMO 服务也是仿制药企低成本高效率抢占首仿地位及更多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

  在药物临床阶段,制药企业希望尽快推出产品占领市场,比如,临床 I 期要求 CMO 企业尽快开发出临床实验用药的工艺线,临床 II 期注重提高工艺开发的成功率,从临床 III 期开始,持续的药物生产成本优化才开始被关注,因此,临床阶段 CMO 服务快速研制的工艺线一般难以满足药物上市后规模化生产对经济效益、环保合规方面的要求,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传统 CMO 服务主要集中在临床和商业化阶段的药物制备和工艺开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 CMO 行业逐渐向上游 CRO 领域扩张,形成 CRO+CMO 一体化运作模式,即在新药发现早期介入,同步药企研发各阶段,实现各环节数据精密衔接、工艺流程整体布局,提高服务效率,保障药品质量稳定性、可持续性,增强客户黏性。

  传统 CMO 行业依靠制药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支持进行单一代工生产服务,为单纯的产能输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难以满足客户发展需求,CDMO 应运而生,即在基础工艺流程及技术水准上,提供创新性的药物配备、工艺线开发、生产流程优化。

  相比于 CMO,高技术附加的 CDMO 服务获取可持续性商业订单的能力更强,盈利空间更大,在项目执行中能够更快速地延伸和扩充专业技术储备,据 RootsAnalysis 预测,在竞争白热化及需求多样化驱动下,CMO 行业将逐渐向拥有无形资产、创造更高价值的高端药物定制生产 ( CDMO ) 演变。

  预期随着行业纵深化推进,CMO 将提供更高效率服务,客户持续性及药品稳定性得以保障,同时催生出更大的外包市场,产生 1+1>

  2 效应。

  据 Pharma 预测,2017 年,医药行业约 30% 的开发、配方和制造支出流向外包领域,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38.5%,CMO 领域的渗透率略低于 CRO,发展空间广阔。

  其中,化学药物外包是 CMO 收入的主要部分,约为 515 亿美元,占据 CMO 市场 82% 的份额,随着生物药物 CMO 的快速扩充,预计 2021 年化学药物 CMO 市场份额将缩小至 78%。

  在 CMO 细分领域,API 和 DP 具有开发设计能力的业务渗透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 API 设计和 DP 设计对 CMO 企业要求更高,需要企业具备药物处方研究、剂型改进、工艺优化、创新开发等高技术附加能力,即 CDMO,随着制药企业外包需求多样化及行业发展需要,预计 CDMO 将成为 CMO 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

  src=全球 CMO 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亚太地区快速追赶。类似于医药发展结构,当下全球 CMO 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但随着新兴市场崛起 .

  作为产生外包需求的医药市场,其兴衰决定了 CMO 行业的景气程度,近年,由于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延长、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促使健康支出大幅提升,同时,中美作为主要医药市场,其医改导致医疗服务范围扩大,预期全球医药产品需求持续扩增。

  据 IMS 统计,2017 年全球医药市场容量为 1.21 万亿美元,2012-2017 年复合增速为 4.7%,预期未来几年至少保持 5.1% 的增速水平,2021 年将达到 1.48 万亿美元。

  制药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创造需求,即推出尚未满足需求或疗效更优或副作用更少的新疗法以产生以往不存在或不明显的需求,制药企业通过对附加额外需求的新药物预期反推出更高额的研发预算,同时,现有药物逐渐扩展的新适应症也使后期临床开发支出大幅上升。

  据 EvaluatePharma 预测,2017 年全球药物研发支出为 1580 亿美元,在研小新药 5643 个,预计 2022 年全球研发费用将达 1810 亿美元,随着药物研发投入增加,FDA 批准新药数目整体个数也稳健上涨,虽然 2016 年批准数量同比下降超过 50%,但截至 2017 年 5 月,CDER 已经批准了 21 种新药,而截至 2016 年 5 月仅获批 15 种 , 由此表明获批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批准的时间安排而不是研发结构变动。

  据 Pharma 统计,大约 50% 的研发费用用于临床前和后期开发阶段化合物研究,另 50% 用于 CMC,CMC 作为高频外包领域,预期将不断增长将助推 CMO 行业发展。

  平均新药研发成本达到 40 亿美元。近年,随着疾病谱扩增以及药物结构复杂化,新药研发成本迅速增加。

  据 Tufts 调查,平均新药研发成本已经由 2003 年的 8.02 亿美元上涨到 2010 年的 25.58 亿美元,EvalatePharma 则表示自 2006 年以来,每个 NME 的平均研发费用已达到 40 亿美元,此外还需要平均 423 个科学家、6587 个临床试验、700 多万小时的投入,制药生产力的压力与日俱增。

  新药研发平均耗时 10-20 年。据 citeline 统计,一个新药品种从进入实验室至上市平均耗时 10-20 年,导致药物上市后的专利期缩短,新药研发企业承受巨大的潜在损失。

  新药研发成功率低。麦肯锡在《Nat.Rev.DrugDiscov.》提到 2006-2011 年,新药研发成功率仅为 7.5%,2012-2014 年,由于生物大良好的选择性和低脱靶毒性 ( 生物药在后期开发阶段,即从临床 III 期到获批上市具有高达 74% 的成功率 ) ,药物研发总体成功率略有提升,但仍旧难以回升直 90 年代 16.40% 的成功率,2016 年,top12 医药巨头药品投资回报率仅为 3.7%。

  新药研发难度升级,对制药工艺提出更大要求,如何将实验室不计成本、不计收率开发的克级化合物放大至具有商业价值的规模化生产成为药品上市亟需解决的难题,CMO 企业专业化的技能累积往往比制药企业拥有更优质的制造能力,因此,受限于资金、精力的制药企业需要与 CMO 企业合作,通过合成设计、工艺优化等实现药物高标准、高效率、低成本生产。

  据 ChemicalWeekly 估计,生产环节所用成本约占新药研发总成本的 30%,而在低成本国家进行外包生产可以使生产成本下降 40-60%,即新药研发总成本下降 15% 左右。

  利基药物市场 ( 孤儿药市场 ) 迅速崛起。随着技术精细化、营销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竞争有限、政策倾斜,甚至是专利到期后对仿制药企的低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高度性的窄谱利基药物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美国于 1983 年推出《孤儿药法案》,治疗罕见疾病新疗法的数量出现明显变化,在此之前的十年内,FDA 批准的用于罕见疾病新疗法仅 10 种,但到 2010 年,FDA 已批准了超过 350 种孤儿产品,现在约占所有新批准药物的 1/3,新加坡、日本、及欧洲在 20 世纪 90 年代纷纷效仿,随后,众多国家的孤儿药领域法制体系逐渐完善,孤儿药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EMA2017 年年均申请上市的孤儿药新药及高级治疗药物分别为 19.5 和 2.5 件,相比于 2010 年至少翻一番。

  src=CDER 在《2018 年度新药评审报告》报告中指出,截止 2018 年 11 月 30 日,CDER 共批准了 55 个 NME 药物,其中 31 个为孤儿药,占比 56%,有史以来第一次批准的大多数 NME 是用于治疗罕见疾病的孤儿药。

  利基药物的兴起使得能够产生数十亿美元市场的针对大批患者的广谱治疗药物市场份额缩减,KPMG 首席医疗顾问 HilaryThomas 表示医药行业正由大规模覆盖面利基市场,然而,窄谱立即药物的成本和开发历程与广谱药物大致相同,经济使得最具成本效益的医药外包行业备受青睐,利基药物的兴起成为 CMO 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药研发的高成本高风险决定专利期内的高昂药价,回收研发成本并为下一期新药积累资本,创新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便可上市销售,且售价大幅低于创新药,由此导致的原研厂商价格和销量悬崖式下跌便称为 专利悬崖 。

  原研药企业为保持利润率,扩充新药管道的同时将到期药物规模化生产外包,而仿制药企业如何高效高质地推出成本低廉的仿制药并抢占首仿地位 ( 首访药物价格一般为原研药的 70%-80%,市占率仅次于原研药 ) 成为竞争关键,因此,专业化 CMO 服务便成为众药企首选方案。

  src=预计 2017-2021 年将有 1570 亿美元药品受专利到期影响, 专利悬崖 为 CMO 行业带来约 290 亿的庞大市场。

  2017 年,全球专利期内的药物取得 7370 亿美元的销售规模,约占整体药品市场的 60%,据健识局统计,2017-2029 年,将有 105 款全球重磅药物专利到期,仅 2018 年便有 25 种,包括美罗华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 、乐瑞卡 ( 普瑞巴林胶囊 ) 等年销售额突破 30 亿美元的重磅品种。

  类似于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在全球医药外包领域,具有代表性的 CMO 企业大多位于欧美发达地区,其中,美国 Catalent、 Lonza、勃林格殷格翰 ( BI ) 、荷兰 DSM 等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此外,还有 2017 年相继退市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 AMRI、 Patheon。

  未来五年,CMO 领域超过 75% 的研发投入将用于增强技术制造能力和增加服务产品,包括添加冻干、细胞毒性处理技术及大 / 小规模容量等,另 25% 投资用于实施系统、QC 自动化等的非制造领域。

  2016 年,在跨国 CMO 企业中,DSM 研发费用高达 3.25 亿美元,Lonza 投入 8232.77 万美元,而 2017 年相继退市并被收购的 Patheon 和 AMRI 研发投入明显滞后,其中 Patheon2016 年的研发投入仅有 210 万美元,可见,在技术驱动的医药领域,企业发展与研发投动强劲。

  2017 年,医药外包领域有 67 笔整合交易,高于 2016 年的 42 笔,其中,CMO 领域仅有 16 项,家族式企业、欧美 CMO 领域高退出壁垒及 CMO 业务非核心地位是行业整合的阻碍;

  然而,Pharma 指出目前行业并购整合增速较快,制药外包部门并购整合交易总额已从 2016 年的 314 亿美元骤升至 2017 年 549 亿美元,主要得益于领军企业及其私募股权支持者 ( egDPx、Patheon、ICIG ) 推动。

  在生物制剂早期阶段,鲜少出现 CMO 合同制造,主要归咎于监管和技术不成熟,直到 1997 年,FDA 的现代化法案 ( FDAMA ) 放宽,CMO 才在生物药物领域寻得空间。

  相比于小化药,生物制剂结构复杂、研制标准严苛、临床试验成本巨大、配方分析技术难度升级、前期固资投入门槛高,制药企业难以完全掌控生物制剂开发过程中的全部技能和风险,特别是在商业化阶段,因此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企业转向外包。

  自 1982 年世界首个生物药 胰岛素 问世以来,生物医药由于在重大疾病领域的性治疗效果,迅速发展,成为 重磅 的孵化,目前,生物药物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双性单抗及免疫肿瘤学。

  2017 年,全球 TOP10 畅销药中 80% 为生物制剂,预期 2022 年 Top100 中生物制剂将由 2008 年 30% 增至 52%,专利到期后庞大的市场空间为生物药物 CMO 的快速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预期全球生物制剂将以 9.7% 的增速发展,2021 年达到 3501 亿美元,带动生物药物 CMO 快速发展。

  src=近年来,全球生物制剂市场发展迅速,2017 年市场规模已由 2012 年的 1642 亿美元增至 2422 亿美元,复合增速 ( 7.7% ) 远超医药市场整体水平 ( 4.7% ) ,预计将以 9.7% 的增速继续增长,2021 年将达 3501 亿美元市场规模。

  至今有超过 700 款生物制剂上市,仅 18 家领先药企便有超 900 种生物制剂在研,2017 年生物制剂在研新药占比已达到 37.8%,全球生物制剂研发投入复合增速 ( 10% ) 远高于医药整体研投增速 ( 3.94% ) 。

  src=预期全球生物药物 CMO 市场将保持 18.9% 的增速水平,2020 年将达到 190 亿美元市场规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 年全球生物 CMO 市场规模达到 113 亿美元,预期将以 18.9% 的增速上涨至 2020 年的 190 亿美元。

  我国 CMO 服务成本仅为欧美市场的 25%-30%,叠加逐渐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cGMP 原料药供应体系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 MAH ) 、一致性评价、审评审批加速等政策利好,我国 CMO 行业具备长足发展契机,预期 2021 年,我国 CMO 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626 亿元,增速 ( 18.3% )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 13.03% ) 。

  相比于小药物,生物药物由于结构复杂、研制标准严苛、前期固资投入高等特点更适用于 CMO 服务,2017 年,全球生物 CMO 市场规模 113 亿美元,预期将以 18.9% 的增速上涨至 2020 年的 190 亿美元,其中,我国生物药物 CMO 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 34.63% ) ,未来生物药物 CMO 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关注乐晴智库 ( 网站 :,号 ID: lqzk767 ) 获取更多深度行业研究报告。

  随着 CMO 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迭代扩增,拥有领先技术开发优化能力、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创新型服务企业将赢得未来。报告来源:(渤海证券: 、陈晨)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热门推荐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东莞金融网-东莞金融网,投资网,理财,理财网,股票网 All Rights Reserved